全职儿女:只是暂停 不是“躺平”
全职儿女:只是暂停 不是“躺平”
在父母的支持下求职、备考或休整 专家 :要关注“全职儿女”背后的全职社会问题
冯秋瑜
欣欣在边做“全职儿女”边找工作
欣欣正在做家务 。
莹莹
近日 ,儿女“全职儿女”成为互联网新词 。只暂“全职儿女”指的躺平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处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全职劳动换取经济支持 ,同时保持学习,儿女尝试找到职业目标、只暂考公、躺平考研上岸。全职”在豆瓣上 ,儿女“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组已经汇聚了4160名“打工人”。只暂
记者采访发现,躺平除了90后 、全职00后年轻人在边做“全职儿女”边找工作 ,儿女也有70后 、80后因为父母患病或对于人生的新思考选择脱产回家陪护照顾,更有年轻人在“全职儿女”期间找到了有趣的兼职副业,月入过万。在采访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和孝顺,也看到了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和理解 。在中国家庭支撑下的“全职儿女”,不怕按下“暂停”键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他们选择成为全职儿女
80后 :重新思考人生意义
从“拼命三郎”到陪伴父母
“全职儿女”就是“啃老族”换了个“新马甲” ?出生于80后的彬彬不这么看。“这两三年来 ,我特别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重新思考人生,并且付诸行动。”今年2月 ,彬彬辞去白领工作,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一线城市,带着孩子回到故乡,开始新的生活 。
“爸妈已经70岁了,如果按照原先的人生规划,我可能会选择退休之后多些时间陪伴他们 ,可是人生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变化,还有十几年我才能退休,那时候80多岁的父母还能如我所愿行动自如地让我带着出去旅游吗?”经过计算 ,彬彬父母的退休金加起来有小1万元,彬彬自己也有一些存款 ,加上开销不大,也恰好是可以当起“全职儿女”的时候 。
于是,彬彬便把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迁回老家,安顿好孩子上幼儿园后,每天陪妈妈一起晨练 、到市场买菜 ,或者和父母 、亲戚闲坐聊天,“大家会聊一下今天干了什么,今天的饭菜等等,这种感觉自从20多年前上大学离开家之后就几乎没有过了 ,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 。
记者采访发现 ,对于不少70后、80后来说 ,成为“全职儿女”渐渐成了孩子们为父母养老的实际性选择。做家务、陪聊天、跑腿取快递、随时协助他们解决使用电子设备的问题……以“陪伴父母”为业,成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陈林是70后,由于爸爸去年因脑梗偏瘫,陈林辞去了工作 ,以居家兼职的方式照顾父亲。“如果是全职工作的话,其实还是有上下班时间 ,但是对待父母,没有具体的上下班时间。他们睡觉了,我的‘工作’才算结束了。妈妈的腰不太舒服 ,家里的一些重体力家务活肯定是我干;爸爸每日的翻身 、喂饭、守护就医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
而彬彬的主要“工作”是提醒爸妈按时吃药,帮父母策划一些短途旅行等。谈起自己的“工作”,她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爸妈的朋友也很羡慕他们有孩子的陪伴,他们的孩子有的工作忙 ,有的以自己的家庭为重,见面都很少 。以前父母的朋友是羡慕谁家的孩子结婚了,现在是羡慕谁家有全职儿女 ,觉得有孩子陪着挺好的。”
作为上有“四老”的全职儿女,彬彬每天的生活很忙,因为公婆那边也要关心照顾。幸而目前 ,彬彬的老公支持她的选择 ,并且也在他和彬彬两人的老家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现在两边的老人年纪都越来越大了 ,在外地上班就要离家 ,老人身边没有人总是不行的,要有个人抽出更多时间关心他们。所以,其实辞职回家来照顾老人是个既经济、又实在的选择,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过这样的生活,我们自己也没那么大的工作压力!儿女能真心陪伴和付出 ,父母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当‘全职儿女’是幸福的双向奔赴 !”彬彬说。
90后 :“全职儿女”不是躺平
一边陪伴父母一边找工作
2022年七月底,出生于1998年的欣欣从澳洲留学毕业回国,开始找工作。“如今找工作竞争很激烈,我是学设计的 ,好不容易收到几个小公司的offer,都说需要夜里加班。我和爸妈商量了一下,觉得太伤身体了,就没有去。如今,在家里做‘全职女儿’也快一年了。”欣欣对记者说,身边也有几个同学和自己情况类似。“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爸妈对我各方面都比较无所谓 ,觉得他们这一代人努力了奋斗了 ,就希望我能稍微轻松一点 。”
欣欣的说法并不夸张 。记者采访发现 ,对于不少处在待业状态的90后来说,家庭当“经济压力”并不大 ,“全职儿女”期间 ,父母家人给的“工资”少则一两千,多的达到8000块 。欣欣日常则是用妈妈的信用卡消费,爸爸每个月也会把工资分给欣欣3000块 。“平时就是爸妈去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看一看找工作的事儿,或者看看小说、电视。晚上我会把饭提前做好,等他们回来吃 。”欣欣说。
而出生于1995年的小佳已经做“全职儿女”两年了,“爸妈都退休了,他们每个月给我8000块,我陪着他们逛街、买菜、看病,也常常给他们做饭 ,全家人挺充实快乐的,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他们希望我能去高校 ,不管当老师还是做管理,只要不太忙就好,工资多少也无所谓。”小佳说。不过,欣欣和小佳并不安于看似轻松的“全职儿女”生活 。“刚毕业不久,还是希望能早点结束‘全职儿女’的状态 ,在社会里试试水 ,毕竟人还是需要自我价值感!希望今年可以多拿到几个offer,把选择权交到自己手中 。”小佳说 。
00后 :在家的港湾“充电”
“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00后职场新人来说 ,“上班”的信仰也正在消解。或许90后容易担心“停下就会被甩出赛道”,00后则是中国第一波踏上就业减速带的年轻人,面对不确定性,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为生活按下“暂停”键 。
23岁的莹莹去年毕业 ,在佛山从事一段时间的媒体工作后,又去了一家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 ,然而常常加班的生活让她觉得喘不过气 。“每次在我频频受挫 、状态极度不好的时候,爸妈成了我最后的港湾 。他们提出让我回家,每个月给我钱。我全职女儿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
莹莹说 ,爸妈担心自己回家后完全没有经济收入会觉得无聊和焦虑,于是就提出,她回家可以做饭 、做家务 ,父母则每个月给她4000块 。目前,莹莹已做“全职女儿”半年,在家除了每天做喜欢的事 ,如看书、写作 、绘画,有时候还会帮父母去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看到我别提多高兴了 ,一再告诉我不用因为找不到工作 、待在家里而担心 。”
莹莹觉得 ,虽然自己目前“暂停”了工作,却比以前要自信很多 。“之前一直在外地上学 ,没怎么好好在家待过 ,今年是我十年来最快乐,最美好 、最幸福的一年。我可以好好想想自己适合做什么。”
在照顾家人日常的同时 ,莹莹也在积极准备考公务员 ,还报了个咖啡师培训班。“我认为 ,全职儿女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会有越来越多想要停下来好好思考未来的年轻人 ,选择这种暂停的方式 。当然,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处罚 ,我也会努力。毕竟我才23岁 ,我还想思考自己想做什么 ,从而让自己攒够勇气去做。我也有信心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莹莹说 。
“数字游民”+“全职儿女”
给自己创造一个缓冲空间
2021年 ,小熊从一所211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 ,“当时想跨专业考金融的研究生结果落榜了 ,冷门专业又遇上市场寒冬,找工作屡屡碰壁。”最终,为了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小熊在父母的支持下待业在家备考公务员和事业编 ,成为一名“全职儿女”。
今年 ,小熊25岁了 。两年来没有上岸的挫败感加上应届生身份即将到期的焦虑,让她逐渐陷入自我怀疑。为了摆脱内耗 ,她开始在学习之余做副业,在一个兼职类的APP上她发现了各种类型的灵活工作 ,“有兼职模特 、游戏陪玩、学习vlog博主、上门喂猫等,最近,我还尝试接单做直播 ,已经收获了5万多的粉丝呢!”现在小熊每月副业的收入大概3000元-5000元 ,多的时候能有1万元,保证了自己的基础生活,也攒下了小金库,还带爸妈去新疆旅游了一趟 。
“以兴趣爱好作为副业,丰富且愉悦生活,还创造了一个容纳焦虑和紧张的缓冲空间。”小熊觉得,现在重新找到了节奏,既能专注于备考又能经济独立,做“全职儿女”的不安和迷茫都被副业治愈了。
专家观点
“全职儿女”要建立社会网络
如何看待“全职儿女”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吕新雨认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原因和合理性,我国自古就有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历史,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这样的陪伴本身就意义重大。‘全职儿女’是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现象 ,这种生活方式建立在父母双职工 、高退休金的前提下 ,儿女在这种情况下也有能够自洽的良好心态。”
吕新雨认为,“全职儿女”有时候是短期的选择 ,也可以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对于90后 、00后们来说 ,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暂时回“避风港”;对于70后、80后来说,他们在陪伴父母的过程中感受亲情,也在这一过程中寻回自己 、反观生活,寻求生命的意义 。
不过 ,她也同时指出一些需要留意的问题:首先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存在的“隐性软暴力”:父母给孩子钱,有没有控制孩子的成分 ,会不会有隐性的情感控制;其次,如果长期处在小家庭的代际关系里 ,对于年轻人来说,容易丧失和社会横向的联系,一定程度地丧失社会交往能力、渠道和社会资源,因此 ,家长要帮助“全职儿女”建立社会网络,让他们互相看见和交往;“全职儿女”们也要关注自己重返社会的能力 。
看见背后的照护难题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涂炯认为,“在年轻人的成长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家庭能成为他们暂时停留的一个港湾,在他们遇到困境的时候提供支持 ,其实对于年轻人的身心都是很好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港湾 ,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而且对年轻人支持和包容 ,允许他们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中国的家庭关系更具支撑性的表现 。很多年轻人可能还无法获得这样的家庭支持,遇到困难必须硬扛。”
与此同时,涂炯认为 ,应该看到“全职儿女”现象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第一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的照护 。“对于70、80后‘上有四老’的独生子女来说 ,对老人的照护究竟是让壮年子女回归家庭 ,还是交给专业的机构?这可能是我们社会在未来几十年都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希望有更健全的社区照护,才能解放青壮年 ,让他们去实现职业梦想 。”
“第二 ,对于90后 、00后更为年轻的一代来说,他们面临的更多的困境是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那种把自己身心都搭进去的职业 。因此要创造更加开放 、多元的工作机会 ,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在社会上发挥他们的价值。”她认为,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 ,“劳动力短缺”也是我们即将面对的问题,如果很多人都退出工作场域回归家庭,对整个社会的运行来说究竟是好是坏 ,也值得商榷。“希望更多适龄的年轻人可以投入到职场中发挥个人价值 ,也为社会更好地做贡献。”
本文地址:http://ali.nubian-forum.com/news/19a29968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