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

综合2023-09-24 02:32:33466

原标题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周朝江山?靠的是什么 ?

众所周知 ,周朝始建于周武王姬发,延年至周赧王姬延灭亡,续百前后传了32代37王,江山合计国祚790年,周朝要是延年再算上武王伐商的二十年(此处有争议),那么周朝的续百国祚总计就是810年。

单看数据的江山话,周朝的周朝国祚 ,位居古代众多王朝第一,延年并且远超其他朝代,续百称得上是江山“空前绝后”。

那么 ,周朝周王朝是延年如何做到延续八百年江山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续百传说,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

据说 ,当年周朝尚未建立时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父亲)礼聘姜子牙出山辅助,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人才的尊重 ,周文王便决定亲自背着姜子牙  。

而当时的周文王,已然是68岁高龄,因此只背着姜子牙走了四十八步 ,实在坚持不住的他,便将姜子牙放在车上 ,然后命令儿子进行拉车。

就这样,周文王和他的儿子们,连背带拉,前后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 ,最终力气耗尽,停了下来。

而姜子牙对于周文王父子们的举动非常满意 ,就对周文王说,为了报你们父子礼聘之情,便许你们姬家48王和808年江山 。

由此 ,由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所建立的周朝 ,便延续了八百年的江山 。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 ,姜子牙虽说在周朝的建立前后 ,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假 ,但周朝江山的长短 ,远不是他能决定的。

并且 ,周朝虽说表面上看似有八百年的江山 ,但实际上,这其中的水分很大 ,其真正能代表权威,以及行使权力的时间 ,也仅有两百多年而已。

剩余的大部分时间  ,周王朝差不多只是作为一个“吉祥物”的存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看似拥有八百年江山的周王朝,其实是被划成了三个阶段 。

展开全文

第一阶段(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 :西周时期 。

在这个阶段,周王朝是可以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王朝 ,其权威和地位,都是令众多诸侯臣服的存在。

周文王姬昌在去世之前,通过广施仁政,不仅在天下树立了仁爱之名,同时也因此吸引了大批诸侯前来投靠 ,这就为其子姬发日后伐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同时,姬昌利用手中的“征伐之权” ,将忠于商朝的诸侯一一剪除,更是为姬发伐商清除了不少障碍  。

做完这一切后,姬昌去世,其子姬发继位 ,也就是周武王 。

而周武王继位不久,殷纣王便带兵讨伐东夷 ,由于殷纣王抽走了大部分兵力 ,因此,周武王便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

于是 ,武王伐商,正式拉开帷幕。

最终,在历经了“孟津观兵”以及“牧野之战”后 ,商朝都城朝歌被武王攻下 ,商纣王于鹿台自尽,这标志着商朝灭亡,西周也由此建立 。

在此之后,周武王先是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 ,之后不断征伐 ,兼并了不少诸侯国,同时 ,为了有效控制东方的领土 ,周武王又采用了“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的政策。

这个政策,即周武王将他的同姓宗亲,以及功臣谋士分封往各地,允许他们各自建立诸侯国,通过这些“自己人”,来达到拱卫周王室的效果 。

比如,谋臣姜子牙就受封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并在这里建立了齐国。

不仅如此,周武王为了防备商朝遗民,还将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商都 ,同时安排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此对武庚进行监管 。

总体来说 ,周武王几乎是把能想到的所有利于稳定统治的政策,都安排落实了一遍 ,而在安排完毕后 ,周武王依然十分担忧,并且在这种担忧中溘然长逝。

在他死后不久 ,他的担忧变成现实,著名的“三监之乱”爆发。

所谓“三监之乱” ,就是当初被周武王安排去商都监视武庚的管叔、蔡叔 、霍叔三人,所组织的一次叛乱 ,他们不满于周公摄政 ,同时又受了武庚蛊惑 ,因此便起兵发动叛乱  。

三监之乱 ,是西周建立后面临的第一次危机,不过好在当时辅政的周公亲自率军东征,最终平息了此次叛乱 ,得以让西周继续稳定发展下去。

而在三监之乱平定之后,西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周公的辅佐下 ,周武王之后的两位君主(即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期间 ,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生产也颇有起色 ,最重要的是 ,四方外族多有朝拜  。

这个时期,是西周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后世称之为“成康之治”。

但在此之后,也就是周朝进入了“昭穆时代”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不仅有犬戎部落的崛起,也有历代西周君主安于现状 、耽于享乐等因素。

总之 ,继“成康之治”的后的西周  ,再无武王时代 ,以及成康时代的锐意进取之心,而西周的国势,也随之缓慢跌落 。

不过,即便如此,周天子作为中央政权的权威性,还是相当强盛的 ,但随着周厉王的登基 ,这一切都为之一变。

周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位君主 ,史料记载他出生时 ,冬天下起了比拳头还大的冰雹 ,导致牛羊牲畜大量死亡 ,而他继位后 ,更是暴虐成性 、奢侈专横,致使国人对其十分不满 。

最终 ,百姓不堪忍受 ,纷纷反叛周厉王 ,不得已之下 ,周厉王逃往彘地,数年后在彘地去世 。

周厉王的遭遇  ,其实标志着周王室已经不再被百姓和天下所拥戴,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周天子还是具有一定威慑性的,并且 ,为了拨乱反正  ,召公  、周公(周定公)两大臣又采取了“共和”行政 ,总算没让周王朝就此覆灭 。

但即便如此,当时的西周已经是积重难返,整个社会矛盾重重,并且朝局也十分动荡,虽然继位的周宣王促成了“宣王中兴”,但依然难改其衰亡的趋势。

而最终,周幽王为西周的灭亡 ,添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

周幽王是周宣王之子 ,他比他的祖父周厉王更为昏庸,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典故便是出自他之手 ,而在他这种昏庸之下  ,西周彻底没了再现辉煌的可能。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 ,因周幽王要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同时还要立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且又下令废黜原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的名位 ,因此遭到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的不满。

于是  ,申侯联合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并在骊山之下将其杀死,而周幽王一死,宣示着西周就此灭亡 。

从周武王建周到周幽王被杀 ,西周前后历经了11代,产生了12个君王 ,国祚共计为275年(不含周武王伐商时期)。

第二阶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东周春秋时期

周幽王死后,其子宜臼被拥立继位,是为周平王,但此时的都城镐京经历了战火破坏,已经损毁严重  ,并且原本只是前来助阵的犬戎,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周平王只得在诸侯的护卫下,搬离镐京前往洛邑。

历史上对周平王的这次搬家 ,称之为“平王东迁”  ,而周朝也随着这次东迁,进入了东周时期。

东迁之后,周天子的权威性进一步下降,而在护卫周平王东迁过程中出力较多的郑国逐渐崛起,并且随着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治理 ,郑国实力进一步增强,俨然成为当时众诸侯国中的小霸王 。

而这一切,让周平王十分不满,但不满归不满 ,周平王也无可奈何 。

实际上自打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已经没有了号令天下诸侯的底气,而诸侯们对于周天子也没有了曾经的敬畏之心,只不过表面上还算比较克制 ,没有最终撕破脸而已 。

而到了周平王去世,其子周桓王即位后 ,这层残存的脸面算是彻底撕破了。

事情的起因 ,还是因为郑庄公 ,在周桓王登基不久,因为对郑庄公的不信任 ,便罢免了他的职务 ,改用心腹虢公和忌父 。

但郑庄公对此极为不满  ,因此 ,回去之后 ,就不再朝觐周桓王 。

在此之后 ,周桓王决定给郑国一点颜色瞧瞧,因此就率兵攻打郑国,结果却大败而归,并且,在此战中 ,郑国大将祝聃还用弓箭击中了周桓王。

虽然周桓王并没有因此而死 ,但却让天子的威信就此扫地,而“礼崩乐坏”也由此开始 。

同时在周桓王八年,鲁国的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更是公开违背了周朝关于“诸侯国继位必须接受周天子册封”的祖制 ,自此  ,其他诸侯国有学有样 ,而周王室的权威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

并且 ,楚国的楚武王熊通,因请求自立为王没有得到周桓王的批准,便也自立为王,更加剧了众多诸侯国纷纷自立的脚步 。

由此 ,周王室在诸侯心中的地位已经降低至极点 ,而春秋时期也由此来临 。

整个春秋时期,主题就是五个较大的诸侯国称王称霸的时期 ,这五个诸侯国即齐 、晋 、宋  、秦、楚(一说是齐 、晋 、楚  、吴 、越) 。

在这个阶段 ,五大诸侯国纷争不断 ,各种战事几乎是天天都在上演 ,除了五大诸侯国之间的厮杀之外 ,同时不少小型的诸侯国也在战火中一一被兼并和消灭。

有史料记载,整个春秋时期,共发生了四百八十多起大小战事,而在这么多战事中 ,有多达四十三名君主 ,被敌国或者是臣子所杀 。

而面对原本唯命是从的诸侯国打来打去,作为中央政权的东周王室,不仅结结实实当了一回观众 ,并且还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印戳儿”的感觉 。

并且 ,在此期间,东周的历任君主,也没有出什么比较出色的人才,再加上权威扫地  ,因此 ,周天子几乎成了一个摆设 。

而到了东周的周威烈王,发生的“三家分晋”事件,则标志着春秋时代正式结束。

三家分晋 ,是指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列卿 ,用武力手段 ,击败了执掌晋国大权的智伯瑶后 ,又瓜分了晋国全部领土的事件 ,该事件发生后,韩 、赵 、魏三家,便派遣使者前往洛邑 ,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  。

而当时的周天子 ,正是东周的第20位君主周威烈王 ,虽说他也知道韩、赵 、魏三家这么做不合规矩,但奈何没有说了算的资本 ,因此 ,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这一同意 ,韩、赵、魏三家成为了中原大国之一,加上当时实力强盛的秦 、齐 、楚 、燕四国,并成为“七雄”。

战国时代 ,就此来临 。

第三阶段(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56年) :东周战国时期及东、西周公国时期

三家分晋后 ,历史进入到战国时代 ,而在这个阶段里 ,战国七雄之间相互征伐 ,几方势力此消彼长,而周王室在这个阶段,地位不仅连之前还不如  ,甚至内部还发生了分裂  。

周威烈王有个叔叔 ,名字叫做“揭” ,当初在周威烈王的父亲周考王登基后 ,因担心弟弟“揭”会篡位,因此就将其迁至河南王城 ,并允许他在这里建立“周国” 。

周国当时的性质  ,实际上就是一个诸侯国,历史上对其称之为“西周公国” ,而”揭“也成了西周公国的首任国君,史称”西周桓公“ 。

桓公死后,其子威公继位 ,威公有两个儿子 ,长子为惠公 ,次子名为“根”。

等到威公去世 ,惠公继位时,公子根心生不满 ,同时赵国的赵成侯和韩国的韩懿侯趁机对公子根进行挑唆 ,于是,公子根便独立了出来,并建立了东周公国 。

也就是说,西周公国一分为二,分为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 ,两者属于是兄弟国的关系。

而在分裂之后 ,两者依然没有和睦相处 ,双方矛盾重重 ,经常发生战事,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双方的力量。

而此时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因为分封东西周公国的关系  ,手里已经没有任何土地,因此,不得不寄居在东周公国  。

这就意味着,周天子此时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 。

在此之后 ,东、西周两公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其中东周公国 ,采取的是意图振兴周王室的路线,中间也出了像昭文君这样的明君(资助张仪入秦的那位) ,但奈何今非昔比,其愿望并没有实现 。

至于西周公国,在立国之初 ,采取的就是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 ,说白了就是在夹缝中低三下四的求生存。

但即使如此,两者还是还有逃过灭亡的命运,先是在周赧王(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八年 ,因周赧王拒绝了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 ,让秦国十分没面子,因此 ,秦国便将周赧王从东周公国驱逐至西周公国居住。

之后 ,又在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 ,因为西周公国参与了诸侯对秦的战争(其实就是表决同意了一下) ,再一次得罪了秦国 。

这次得罪,让秦昭襄王很生气 ,于是他下令秦军攻打西周公国 ,而西周公国哪里是秦军铁骑的对手  ,几乎没怎么形成抵抗 ,便溃败投降。

事后 ,西周文公亲自到秦国向秦昭襄王表示投降 ,史载他抵达秦国后,“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西周公国就此灭亡,而在西周公国灭亡的同一年 ,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也病逝 ,因此,偌大的周朝 ,其实在当时仅剩下了东周公国这一小块地方  。

周赧王死后,东周公国的国君惠文君代为周朝天子 ,这位惠文君颇有其父昭文君的雄心壮志 ,他利用诸侯国中对秦不满的因素 ,试图联合诸侯攻秦,但可惜的事 ,再次重蹈了覆辙。

公元前249年,秦王嬴政派丞相吕不韦率兵攻打东周公国 ,仅一战 ,东周公国便溃败  ,至此 ,东周公国灭亡 。

而这也标志着 ,周朝八百多年的江山 ,彻底画上了句号  。

上述就是周朝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而从这三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周朝真正当家做主的 ,只有西周时期的两百多年 ,剩余的五百多年 ,基本上都是在苟延残喘,并且境况一日不如一日,天子之威也荡然无存,对众诸侯更是毫无威慑力 。

所以 ,这个阶段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作周朝的国祚 ,其大多数的时间,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吉祥物”的存在,因此,所谓周朝延续八百年江山  ,也就无从说起了 。

本文地址:http://ali.nubian-forum.com/news/88c29961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2023年,哪些行业前景比较好?

夏天,光脚和穿袜子的孩子,用不了3年,体质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贵州入选3件!第一批国家级文物名录公开

上海暂停网约车运输证办理,网约车饱和问题受多地关注

非必要不做核酸检测非必要不查验核酸阴性报告

难度堪比找寻“沙漠里的绿洲”!显微取精技术让无精症小伙有了自己的娃

备孕老是不成功,多年没有结果,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离大谱!美媒炒作:中国大型邮轮可用于两栖作战,构成“严重安全挑战”

友情链接